——訪安徽商會副會長、精通精密機械公司董事長于海利

初夏的6月10日上午,安徽商會副會長、昆山精通精密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于海利先生送走了一拔客人,在安徽會館接受《昆風徽韻》雜志的專訪。
昆風徽韻:于總你好,感謝你在百忙中接受采訪。
于海利:應該的。
昆風徽韻:你能介紹下你的簡歷嗎?
于海利:我是安徽懷遠人,35歲,78年出生,99年畢業于安徽工程技術學院,機械制造專業。在富士康工作3年,2002年到上海一模具企業工作了2年,2004年底到昆山創業。是懷遠縣政協委員。
昆風徽韻:請你介紹下你創業的情況。
于海利:我是2004年11月創辦昆山精通精密機械有限責任公司,主要是生產加工企業,為西門子、三星、永繼、正泰企業配套加工五金件。我們獲得過西門子創新獎、貢獻獎以及其它公司頒發的優秀供應商獎等。
我們有四項國家發明專利和七十多項實用新型專利,公司的部分產品之前在國內是同行無法生產,客戶也是依賴進口供給。公司是研發生產銷售一體的工廠,客戶的需求在我們手中讓其變成了實物產品,讓客戶得到了更多的市場和利益。

昆風徽韻:企業文化是怎么做的?
于海利:小企業的文化其實就是老板文化,創業開始我們制訂了公司的使命:造就一批不平凡的人,讓他們影響和改變中國的制造業。這方面請我公司行政部課長裴中俊介紹。
裴中。歡迎你們到工廠看看,企業文化除了能看到的,也有許多已扎根在我們公司員工心中。我們公司有許多理念是我們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。于總是一個優秀的設計師,就如同我們企業使命一樣,我們注重培養人才,我們要求以德選才,我們奉行的經營理念是:誠信、嚴謹、創新、共贏。
昆風徽韻:創業過程中你遇到過什么困難?怎么解決的?
于海利:小的困難太多了,但在過程中都解決了。目前最大的困難是沒有突破性轉型發展。也許這也就是“代工”型企業的“瓶頸”吧。公司要想做大做強,必須有自己的核心產品,有自主品牌,這一方面我們已經在進行中。我們目前正在研發的與國家電網配套的智能電控產品,計劃在二年后投入市場。
昆風徽韻:你考慮過企業有更大的發展和上市嗎?
于海利:有,剛才講到智能電控項目量產后,可實現年產值3個億。另外,我們還在計劃成立職業培訓中心的項目,準備以公司為載體,帶動區域行業技能提升和專業人才輸出。2013年我們與北京一公司談上市準備工作,計劃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,用3-5年時間打造上市公司。我們要用自己的核心產品來贏取投資人的依賴和支持。
昆風徽韻:據說你在安徽發展的很好。
于海利:準確的說是蚌埠,有三家企業,一是匯精模具研發科技有限公司,二是精禹精密機電科技有限公司,三是匯精投資有限公司。匯精模具是安徽省高新技術企業,是在2009年投資成立的,生產產品銷售可達800W。
昆風徽韻:匯精投資是開發房地產的吧?
于海利:投資公司是匯精模具公司旗下的子公司。目前正在開發的是3.5萬平米SOHO辦公樓項目和精裝公寓。項目地處蚌山區,臨近蚌埠二中屬學區房,這所學校是全省招生的,F正準備開始銷售了,市值約1.6億。
昆風徽韻:于會長,你年紀這樣輕,辦了這些企業,有什么妙招?
于海利:我想理念要超前,就是服務社會。如蚌埠項目我請的就是職業經理人,按項目1.5%付報酬。專業人做專業事,術業有專工,公司的骨干都是非常專業的,我本人重點放在公司文化和企業的模式上。如最近公司借用了商會輪執模式。
裴中。我們公司生產運營有四大部門,針對生產運營中出現的問題處理,我們采用的POC主管輪值制度,請他們以季度輪值的形式來參與整個生產運營管理。按季度輪執。公司拿出6000元每月做為輪值主管的工作肯定,這種類似“自治”的管理模式即鍛煉了公司中層主管,也成就了公司的團隊協作發展。
于海利:是學商會做法,至少有三個好處:主管個人得到鍛煉; 主管增加收入利于穩定,減輕了董事長處理異常事務的工作量。
昆風徽韻:你還有什么夢想,能與我們分享嗎?
于海利:在蚌埠辦所技工學校,正在和人社局溝通中。
昆風徽韻:于總,什么人、什么事對你影響最深?
于海利:我父親在老家當過村書記,對我“不踩紅線,服務社會”思想有一定作用。在學校當過學生干部的經歷,讓我有一種超前思維能力。
昆風徽韻:你對商會有什么建議?
于海利:安徽商會做得很好了,今后商會要抱團,要放大他的作用。在外投資要成熟一個復制一個。同時我們商會要有自己的產業鏈和機構,讓這些資源成為服務會員單位成長壯大和共贏的關系。
昆風徽韻:謝謝你們接受采訪。
于海利:邀請你們到我司實地看看。
昆風徽韻:一定去學習。
文章摘自《昆風微韻》雜志
|